对观鸟爱好者来说,一架双筒望远镜是必须,它不但能帮我们观测到更多鸟儿的细节,还能带来美的享受并愉悦我们的心灵!双筒望远镜的体积重量适中、适合随时携带、观测舒适、视野大、非常适合观测林鸟(林鸟离观测者距离不远,移动的角速度快)、操作也非常简单!对观鸟双筒望远镜的要求如下:
1)倍数:7-10倍比较恰当。新手往往喜欢用高倍,但高倍带来的图像抖动会抵消高倍下的细节辨认力,另外高倍必须配合大口径物镜才能获得良好的观测效果,但是大口径会直接提升望远镜的体积和重量,影响便携性。所以倍数并非越高越好,对于一般人来说,7-8倍就足够了!
2)口径:口径是指物镜的直径,一般在20-50毫米之间。口径小则体积小重量轻便携性好,但是成像亮度低观测舒适差。口径大则体积大重量重便携性差,但是成像亮度高观测舒适好。常见的20和25毫米口径主要突出便携性,适合做备用镜。30和32毫米口径则是效果和便携的折中之选,42和50毫米口径主要突出观测效果,适合做主力镜!
3)出瞳直径和规格:出瞳直径和成像亮度以及观察舒适性密切相关。出瞳直径的计算方法是用 物镜口径÷倍数。2.5毫米的出瞳直径适合在光线明亮的环境中观鸟,比如8X20/10X25,这些规格的好处就是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不过观察舒适性较差。4毫米左右的出瞳直径则可以放宽对光线的要求,比如8X30/8X32/10X42,可以满足大多数场合的观鸟要求。而5毫米以上出瞳直径,基本上是全天侯型,尤其适合在黄昏和黎明时分观察鸟类,比如8X42/10X50,亮度清晰度舒适性都很高。
4)棱镜:双筒望远镜中必须加入棱镜以获得正像,常见的棱镜分为屋脊棱镜和保罗棱镜。一般来说采用屋脊棱镜的双筒望远镜镜更适合观鸟,其外型特征是镜筒为两根直管,物镜中心间距小,适合观测近距离目标。而且也容易做成充氮防水的结构,更适合户外的恶劣环境。体积小重量轻,便携性好!但是采用屋脊棱镜要获得优良的观测效果,需要使用高精度棱镜和复杂的镀膜,成本高导致售价也高。采用保罗棱镜的双筒望远镜,其外型是弯弯曲曲的,物镜中心间距大,最近观测距离远。不容易实现充氮防水结构(采用左右独立调焦可以获得高密封性,但是这种调焦方式又不适合观鸟),另外体积大重量重。不过优点是光学上的技术含量低,用比较低廉的价格就能获得不错的效果。还有一种采用反保罗棱镜的双筒望远镜,比较轻便,但是口径小,不适合做主力镜。
5) 最近观测距离:观鸟爱好者通常都希望有较小的最近观测距离,以便观察隐藏在灌木丛或草丛中的鸟。采用屋脊棱镜的双筒望远镜,其最近观察距离可以做得比较小,通常可以近致2米。采用反保罗棱镜的双筒望远镜的最近观测距离甚至可以低于1米。
6) 调焦类型:在观测林鸟的时候,鸟与人的距离是忽远忽近。只有采用中央调焦才能适应被观察物距离的快速变化。有些中央调焦的保罗棱镜双筒望远镜(比如施华洛世奇的HABICHT 8X30 双筒望远镜),为了实现防水结构,对活动目镜采用O形圈密封,导致调焦阻尼偏大,长时间操作会让手指酸疼。至于左右调焦的保罗棱镜双筒(比如军用望远镜),调焦速度非常慢,不适合观察移动迅速的鸟
7) 防水和防震:观鸟活动往往都在户外进行,观察环境多变,最好选防浸水的双筒镜,这样才能使镜子内部保持密封干燥,不起雾不长霉,提高望远镜的使用寿命。对于表面包胶的双筒镜,不但防震效果好,确保光轴稳定,握持起来也更舒适。
8)镀膜:对保罗棱镜来说只需要镀增透膜就足够了,对屋脊棱镜来说反射膜是必须的,要获得良好的效果,除了镀增透膜还需要镀相位膜。所以在选择望远镜的时候,有必要了解望远镜的各种镀膜情况。
增透膜:当光线穿越玻璃和空气的接触面时会发生反射,不仅会降低成像的亮度,还会降低成像的对比度,令图像的清晰度下降。所以需要在接触面镀增透膜来降低反射。有时工厂为了节省成本会省略内部表面的镀膜,或者采用简单的单层膜,采用多层膜会明显降低光线的反射,国产望远镜的多层膜往往呈现为幽暗的绿色反光。一架好望远镜应该在所有的有必要的表面均镀上多层膜,这种望远镜会标明是FMC镀膜,但是基于目前国内的商业信誉,即使标明是FMC镀膜也不一定是真实的。
相位膜:屋脊棱镜会将光路中的光线分成两束,在相遇时相位相反发生干涉导致成像模糊,相位膜(Phase Coating)就是为了补偿相位差消除干涉。采用这种镀膜后可以提升成像的清晰度。
反射膜:屋脊棱镜中有一个面是无法全反射光线的,必须镀一层反射膜来反射光线,常规的处理方法是镀铝膜,优点是不易被氧化但是反射率低成像偏黄,也可以镀银,优点是反射率比铝膜高,但是有被氧化的风险,成像依然偏黄。目前最好的方法是镀电介质膜,这种镀膜稳定性好,反射率高且随波长的变化波动小,所以成像明亮不偏色。
9) 眼罩和出瞳距离:对近视眼/老化眼/散光的鸟友来说,观鸟和在阳台看风景不同,阳台观景时眼镜可以摘下来慢慢调焦,而观鸟往往先戴眼镜搜索到鸟儿后直接使用双筒镜观察。因此需要一个可翻折或者可旋升的柔软眼罩,否则无法观测到完整的视野。很硬的眼罩会令人非常不舒服。另外出瞳距离也不要选太短的,15毫米以下的出瞳距离会迫使观察者把眼睛紧密的贴在目镜后面,否则就看不到完整视场。
原作者:漆青山
原文链接:点击
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