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鸟类孵化出壳开始,迁徙鸟类就具有迁徙本能,随着春、秋季日照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它们内心感受到一股躁动。鸟类学家将这种躁动称为"迁徙兴奋"。即使是在人工环境下孵化成长的迁徙鸟类个体,也会表现出这种欲望。
通过日照长短等外部生态因素,可以对内部生理机制起作用,神经内分泌等生理活动对于鸟类的生活机能具有重要影响。事实证明鸟类的迁徙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内部的刺激,而并不是简单地依赖于外部因素。之前,有很多物种都做过此类的研究,比如黄雀、北极燕鸥等。
为了阐明某些激素对鸟类迁徙的影响,鸟类学家进行了大量实验,并对内分泌腺在一年四季中的状况进行了形态学和组织学的研究。近年来的实验证明,肾上腺分泌的皮质激素和脑下垂体分泌的催乳激素都是与诱发迁徙直接相关的。实验还证明,这些激素的分泌与光照的长短有密切的关系。光照增长,激素分泌相应增加,因而促使生殖腺发育、膨大,促使鸟类向北迁徙;光照缩短,激素分泌减少,生殖腺萎缩,内分泌机能衰退,促使鸟类南返。
可见,生殖腺的变化和光照的季节变化有着间接而又极为紧密的关系。光照等外部刺激起着信号作用,这种信号通过内部的神经体液调节而起作用,这样可以使繁殖十分精确地与外部环境相适应,保证整个繁殖育雏期是在最有利的季节条件下完成。
通过对日照长短的响应,鸟类在最好的时间抵达繁殖地点,而这与鸟类越冬地的天气状况无关。在秋季,这种冲动有助于确保迁徙在食物丰富的时候开始,一旦鸟类需要不停歇地飞越大型水面,这种冲动能让它们提前储备足够的食物。